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70节(1 / 2)





  京中旦夕瞬变,从第一封北疆大胜的捷报飞回汴梁,御史台便不曾停下过哪怕片刻忙碌。

  最近一骑快马送回京城的, 是襄王自呈昔日如何驱使镇远侯压制陷害云琅, 又丢卒保帅, 舍云氏一族保六皇子脱罪的画供文书。

  御史台奉旧制监察行政, 纠察执法、肃正纲纪。凡拟惯了文书的老文吏,只要看一眼,便知道这封文书若整理妥当用印发出去,会在朝野掀起何等的石破天惊、地动山摇。

  “此一封文书拟妥,不止证了云麾将军清白。”

  侍御史攥了攥拳,埋下头低声道:“更无异于……”

  御史中丞:“无异于为当今皇上具状定罪。”

  侍御史悚出一身冷汗:“大人!”

  “到了眼下关口,虽然早已没了转圜余地,可这种事大人岂能一家担承?”

  侍御史急道:“自古谤君是不赦之罪。纵然如今情形,难道新君继位,会容忍一个亲笔伐君定罪的御史?大人三思……”

  “三思过了。”御史中丞重新埋头,“本官要写得快些。”

  侍御史张口结舌,半晌无言。

  “参知政事大人对我说过,要揽此事,好生掂量。”

  御史中丞埋头写了一阵,攥着袖子扇干墨迹:“这有什么好掂量的?那两个人,莫非还信不过么?”

  “琰王与云将军自然信得过……可如今情形,琰王并无要继位的意思啊。”

  侍御史心底发急:“若是旁人继位——”

  “谁继位都一样。”御史中丞写完了最后一个字,“我问你,琰王与云将军交过来的,是威名赫赫的朔方军,还是整肃了的朝堂、扳正了的皇位?”

  侍御史答不上来,苦思半晌,茫然道:“这些不都是么?”

  “都不是。”

  御史中丞投了手中竹笔,将那一卷文书抄起来,起身道:“他们交回来的,是你我能放心高声说话、官员能放心做官任事,将士们放心打仗,百姓放心好好过日子的,原本早就该有的那个坦荡天下。”

  侍御史愕然立在原地,定定望着他,胸口起伏。

  他怔忡立得太久,久到眼底都隐隐蓄了水色,才打了个激灵,豁然回神。

  御史中丞推开窗子,叫雨后的清新晨风灌进屋内,不再耽搁,披衣快步出了御史台。

  -

  禁宫。

  阴沉沉的文德殿内,繁重华美的锦帘仍严严掩着四面高窗。

  内侍噤声,大气不敢出地缩着脖子立在角落。殿中一片狼藉,地上尽是被摔得散乱的奏报上书,热茶翻在地上,漫开片片深浅水渍。

  从御史台将那一封襄王供词呈递政事堂,参知政事亲自用印,明具诸状昭告天下,文德殿内日复一日,便都成了这般光景。

  皇上坐在暗影里,这些天里,除了动辄暴怒绝望嘶吼,他就只这样一动不动颓然坐在龙椅之上。

  倘若倒回当初,若有人胆敢递上这样一封罪君谤上的文书,甚至不必皇上亲自交代,就会有人来料理这些胆大包天的逆臣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可到了今日,遍观朝野,他竟已连将这一封文书驳回的倚仗也没有了。

  六年前,他机关算尽,借襄王之势尽除了心腹之患。

  先帝重病,由他临朝监国,一步一步走至今日,原以为已将一切都握在手里,只等慢慢收拢。却不想无非是回来了一个人、醒来了一个人,便能将他苦心筹谋的朝局翻得干干净净。

  萧朔与云琅出兵时,他还存着一丝念头,倘若北疆大败,朔方军全军覆灭,宫中尚能勉力一搏。可一日续一日地煎熬过去,等来的终归还是那封但凡有云麾将军出征,便定然能传回来的大胜捷报。

  “太师……”

  皇上嗓子干涩的厉害,出声时一片嘶哑:“太师在何处?”

  内侍深埋着头,不敢说话。

  “参知政事能将朕软禁在这文德殿内,莫非还能拦着朕见岳丈么?”

  皇上厉喝道:“叫太师来!朕要见庞太师!他的嫡女如今还是朕的皇后,莫非庞太师不要这个嫡女、两个皇子了?!”

  大殿安静,皇上的声音空荡荡回响,几乎显出隐隐凄厉:“朕知道他庞家投了襄王!如今襄王事败,庞家能有善终?朕恕他死罪,与朕合力诛除叛臣!”

  “皇上。”

  内侍打着颤,扑跪在地上:“太师,太师已——”

  皇上死死瞪了眼睛:“已怎么了?!”

  “见了政事堂明发文书那日,大皇子与二皇子出宫,去了太师府。”

  内侍颤声道:“说要,要递投名状,同太师借项上人头一用……”

  皇上脑中嗡的一声,狠狠一晃,脱力跌坐在龙椅上。

  他忽然有些喘不上气,按住胸口,费力喘息:“他们两个……现在何处?”

  皇上艰难地粗重吸气,涩声道:“叫他们来……”

  内侍伏跪在地,还要再向下说,听见脚步声回头,脸色瞬间惨白,闭紧了嘴连滚带爬逃到一旁。